close


不要再把孩子的飲食及作息習慣,調整成適應大人及社會上一天吃三餐、每晚睡足八小時的模式。相反的,號召全家人、親戚、朋友、左右鄰居一起來改變—— 少量多餐(不要吃太飽、不要餓太久),每天四到五餐都可以;分段睡眠(不要醒太久、不要睡太久),晚上睡四到六小時,白天補充一兩次的小睡。好處如下:增 加小朋友的學習力、注意力、記憶力及創造力,過動降低了,情緒穩定了,學習進步了;大人的爭吵減少了,家庭的氣氛和諧了,家人情感的互動增加了,家中成員 的慢性病改善了,全家人的身體更健康了。坐而言不如起而行,就讓我們立刻開始吧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~許添盛



病人接受手術、藥物、放射性治療等療程時,也要留意自己有沒有心理上的問題。因為心理健康,生理上出現問題的情況較少。再說,生理上的治療只能治 標,而醫學也會遇到邏輯和技術上的瓶頸。醫生覺得,少量多餐對40至50歲後會否患上慢性疾病有關鍵的作用,人們不妨以半年為期限,測試自己在實踐這2大 作息後的生理及心理轉變。同時,分段睡眠有助關節炎病人改善病情和預防老人痴呆症及憂鬱症。

家庭科兼精神科專科醫生許添盛說,若人們能在生活中力行“3大原則”及“2大作息”,就能減少生病的可能,過比較有素質的生活。

“3大原則”是指“你本來就該健康,生病就是不正常”、“人的身體天生就有不可思議的自我療癒能力”及“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”;
“2大作息”意指少量多餐和分段睡眠。
畢業於台北醫科大學醫學系的他解釋,現代人的飲食不正常,呈現兩極化的情況,一是吃太飽,二是餓太久。

“吃太飽,細胞會累死,因為忙着進行消化工作。餓太久,細胞沒有營養就會死掉。還有,一旦吃得太少,心會不甘願,這會傷心;吃太多則傷胃,因為增加腸胃的負擔。”

現年39歲的他說,長壽的人都是餓了就吃,但他們只吃七分飽,少量多餐。人像嬰兒3至4小時喝一次奶,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,即使一天吃4至6餐都無妨,因為可大幅度地減低腸胃的負擔。而少量多餐對40至50歲後會否患上慢性疾病有關鍵的作用。

許添盛在“用心醫病,絕處逢生”的講座上表示,若是入睡前感到餓,吃2塊餅乾或喝1杯牛奶都行,就是不要空腹入睡。因為入睡後,胃仍會分泌胃酸,磨損胃壁。

現任台北縣立醫院身心科主任的他說,病人接受手術、藥物、放射性治療等療程時,要留意有沒有心理上的問題。因為生理上的治療治標不治本,而醫學也會遇到邏輯和技術上的瓶頸。

“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人容易傾向生病或人的年紀越大,就越容易生病,其實不然。很多疾病是由觀念和心病開始,若觀念積極、正確,而心結能解開,就有助身體恢復健康。”

從不同角度思病因對症下藥

說 話風趣的許添盛認為,很多人生病和心病有關。內心不快樂或無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,便藉由疾病展現出來。另外,現今醫藥資訊和廣告排山倒海而來,缺乏醫藥知 識的人容易被誤導,以為“人的年齡越大,身體就會出現毛病”或讓人害怕生病,一旦生病就恐懼,以為自己無法痊癒,成了惡性循環。

他指出,人是有靈魂、情緒和會思考的生物。人的思想會影響身體,正所謂“病由心生”,一個人健康與否和心境是否快樂有關鍵的關係。再者,身體是一個智慧體,你越信任它,它的自我療癒能力就越強。生病的話,就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生病的因由,再對症下藥。

他舉例,有些人有家族遺傳性高血壓,常常把病因歸納為遺傳,但不一定是如此。當人們總是想“我的病是遺傳的,沒法子好”,就可能什麼都不做,病情自然無法改善,而須長期依賴藥物。那是沉重的財務和心理負擔,最後反可能影響病情。

行醫多年的他發現人被當成機器分類來治療,療效卻事倍功半。“大腸有問題到大腸科,乳房有病就去乳房外科,忽略人不只有器官上的問題,還有心理上的障礙,不能和機器相提並論。”

年齡和身體退化不一定成正比

許 添盛說,“人年齡越大,身體就會越退化”的觀念並不正確,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因為他們的身體用得太少。若一個人懂得讓自己過得有意義,怎會“越活越沒有活 力”、“越活越生病”?他解釋,有些人一退休,身體就開始有毛病,原因是他們不懂自己要做什麼,大部分時候可能是談天、打麻將,結果晚上有失眠的問題。 “他們白天都在休息,身體不會累,晚上自然睡不著。太閒才會造成失眠,因為你的時間沒有產生很高的價值,沒有意義。所謂價值不一定是指賺錢,可能是心靈上 的收獲。”

午餐後小睡半小時助安撫情緒
許添盛說,分段睡眠的方法是睡半小時,例如上班族吃過午餐後小睡30分鐘,有助安撫情緒及減少工作出錯的機率。長期疲勞容易造成工作出錯及情緒問題。

他以自己為例,高中時期,他習慣放學後睡1小時,然後起身溫習功課,長期下來成功地考上大學。他工作後才知道這短暫的休息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,即身心獲得適當的休息,有助接著要做的事。
他強調,分段睡眠對關節炎病人尤其重要。患者多數有情緒壓抑的問題,屬於逆來順受型的人。若能分段睡眠,有助改善情緒毛病和病情。

“分段睡眠也有助於預防老人痴呆症和憂鬱症,因此不要小看睡半小時的功效。”

引自此部落格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光禾華德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